监测现场采用“双层叠帐法”实施伊蚊密度监测:工作人员携带双层叠帐、手电筒、电动吸蚊器等专业工具,选取居民区、公园、废品站等典型生境设置监测点。监测时,诱集者处于内层封闭蚊帐内,暴露四肢以引诱伊蚊;采集者使用电动吸蚊器收集停落于外层帐面的伊蚊,监测时长为30分钟。期间同步完成伊蚊种类鉴别,并精确记录监测时间、地点及温度、湿度、风速等环境参数,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。
同时,工作人员深入村庄农户,在房前屋后开展布雷图指数调查,重点排查积水容器、水培植物容器、景观水体、下水道口、坑洼积水及排水沟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,细致核查蚊媒密度及幼虫孳生状况,精准统计积水容器总数及阳性容器数量,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。
监测期间,工作人员对监测点居民开展健康宣教,系统讲解伊蚊传播疾病的危害机制,指导居民落实防蚊灭蚊措施:及时清理废弃容器,将室外闲置容器倒置以清除积水,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链条,降低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疾病传播风险。
下一步,县卫健委将持续强化蚊媒密度动态监测与疫情风险研判,科学指导全县蚊媒消杀工作。同时呼吁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,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,从根源减少蚊虫滋生环境,共同降低蚊媒传染病暴发风险,携手建设健康家园。